top of page

展覽

時間:2019/1/10-3/10

​地點:臺中文化資產園區 雅堂館

  越南,地形狹長的古老國度。越南人常說自己的國土像是兩頭挑著米的扁擔:北邊那頭是紅河流域,南邊這頭則是湄公河流域,兩個流域的肥沃土壤,都孕育了越南傲人的稻米生產。作為世界米出口量前兩名的國家,越南的文化自古和米密切相關,無論是歲時節慶、信仰禮俗、展演工藝、語言文學等,越南的無形文化資產,也就是在這塊狹長的美麗大地上,由54個民族因應自然地理環境所耕耘而來的傳統生活智慧。本次展覽由北而南,呈現自北部紅河流域、中部地區至南部湄公河流域的無形文化資產特色,整合性展出反映著農業生產節令循環的民俗、傳統藝術與工藝製作。

河流與森林孕育的文化古國:越南

地形狹長的越南正如兩頭挑著米的扁擔,而紅河流域、湄公河流域的肥沃土壤,更孕育了越南傲人的稻米生產,呼應著越南自古和米密切相關的文化。其中,由54民族孕育的多元文化及無形文化資產都反映了越南的地理環境、歷史背景。本區由越南的地理環境及歷史背景出發,簡略介紹54個民族的文化及12項無形文化資產。

京族文化中心-北部紅河三角洲

悠悠紅河,流過越南北部的沃土,培育出越南最早的文明。紅河三角洲肥沃的沖積地,使此處擁有豐富的稻米產量,加以季風洪水氾濫的氣候特性,不僅稻作和農耕生活有其規律循環,也發展出獨特的文化表現,如著名的「水上之舞」偶戲,還有因應地小人稠及季節性氾濫發展出的工藝副業。本區展示織品、漆藝、竹編、陶器等工藝品,以及水偶之舞的戲偶和操作技術。

stock-photo-performance-of-the-water-pup
entrance-citadel-hue-vietnam-unesco-450w

民族的交響樂-中部地區

越南的中部地區以海雲山為界,分為中北部與中南部。中南部又可分為兩個部分:一側為隆起的高原,慣稱為西原(Tây Nguyên)地區;一側鄰海,稱為南中部(Nam Trung Bộ)沿海地區。這裡有多樣的民族文化,包含居住於西原地區的南亞語系和南島語系各民族。本區主要展示2008年起收入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西原地區獨特的「鑼文化空間」,以及居住於靠海南中部的占族(Chăm)慶典、服飾和工藝。

stock-photo-elephant-race-in-lak-lake-in
stock-photo-cake-noodles-drying-on-field

河渠縱橫的亞歐風情-南部湄公河三角洲

從青藏高原發源的湄公河,穿越四千多公里的路途在越南南部入海,在下游形成肥沃的湄公河下游沖積平原,是越南最重要的產米區。這裡早期受到印度文化很深的影響,在17世紀以後,則有大量京族與華人移民移入,形塑出不同於北越的南部風情。本區主要展示越南的華人文化,包含與臺灣相類卻不同的祭祀文化、十二生肖,及米食文化等。

Chúc Mừng Năm Mới,恭賀新喜!—越南的Tết

Tết的字源是竹節(tiết),象徵季節與季節、時段與時段之間的分界,而今日Tết指的是越南最重要的農曆新年。縱使有些微年俗的不同,越南的Tết是54個民族共同歡慶的重要節日。本區展示越南春節的食物、習俗、年畫,以及春聯等文化。

IMG_7121.JPG
bottom of page